创新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模式
来源: | 作者:zhejianggongye | 发布时间: 2019-05-13 | 3891 次浏览 | 分享到:
      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高校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高校建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不断发展创新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创造出了较高的实际价值。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了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模式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思维模式固化、运行模式陈旧、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对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带来了较大的束缚,不利于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的发挥。鉴于此,高校需要在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模式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对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汲取;另一方面,从国情实际出发,将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区域发展现状、高校自身优势、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有效融合在一起,强化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的科学化、创新化、国际化。
1.强化政策支持,引入竞争机制

    当前形势下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既要立足于国内,同时也要树立国际思维,从全球大环境入手,创立更加先进合理的运作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自身力量往往难以满足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作与发展,因此,发达国家在建立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时均由政府牵头作为整个项目的主导,对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给予全面支持。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并不干预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日常运作,主要扮演支持、引导的角色。鉴于政府在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实现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模式的创新就需要从政府角度予以支持,围绕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需求出台相应的政策方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章。首先,鉴于我国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仍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在经验、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注重制度上的构建,形成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其次,政府要把握初级阶段的发展特点,从创新角度出发,通过颁布相应政策的方式对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模式创新给予鼓励;最后,要注重法律上的保障,虽然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属于非盈利性组织,公益性质较强,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仍会涉及到技术成果转让、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必须从法律上对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确立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合法地位,明确权责,规范注册。

    此外,为激发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自主性,让其在运作过程中积极进行模式创新,应将竞争机制引入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中。首先,要改变政府对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无条件的支持方式,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定期对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考核,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只有满足考核要求才能得到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运作过程中的被动性,增加危机意识,也能使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从传统运作模式中走出来,将研究与市场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建设与经营并行的发展模式;其次,设立相应的奖励,对于创新工作突出、技术转化优异的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可以给予资金奖励;最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联系到一起,通过横向对比的方式定期公布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排名情况,激发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产生不断向前的动力。
2.结合地缘特色,实现差异创新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均以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主要依托,在产业技术研究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在运作过程中知识体系完整,科研人才充足,创新意识较强。但该类型的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与生产实际有着较大距离,对经济建设推动力较小。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科研方面成果斐然,但在强化收入、提升利润方面一直存在较多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社会化、市场化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发展步伐较为混乱,难以真正与社会生产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水平差距过大,也是当前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区域间差异过大,即使在同一区域范畴内也会因为行政层级的不同,导致资源获取上的差距,由此造成一线二线城市之间,省市之间、城乡之间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水平出现明显差距,整体发展参差不齐;其次,在构建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过程中,绝大多数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都缺乏个性化的发展,忽视区域特色的挖掘,没有与区域本身结合到一起,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在关注全球发展的同时,需要从本区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地缘特色对运作模式进行调整创新。首先,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需要对所处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针对新旧产业给予区分,在运作过程中围绕新旧产业制定不同的建设目标,就新产业而言关键是要起到拓展、建立、开发的作用,而对于传统型产业而言关键是要实现产业升级、推动产业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其次,要深度挖掘区域优势,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各地区在全局观念的影响下将改变原有独立发展的现状,开始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链条上找到自身定位,实现区域之间的合作,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应帮助各地区在区域链条上更好的发挥出各自作用;最后,强化与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企业进行合作能够弥补高校技术研究院市场化不足的缺陷,并且可以快速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带动生产。需要注意的是,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服务意识,让其能够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则需要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把握合作尺度,所有合作均应以推动技术发展、实现成果转化、推动产业优化为目的。
3.注重内部改革,带动管理升级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以高校为依托,优秀的人才、先进的技术是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最突出的优势。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很多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难以对高校所具备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进行有效的利用,导致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对科技管理、技术转让的重视,通过构建转让机制、革新管理制度的方式,实现了技术应用、技术转让上的规范化、程序化。一方面有益于对知识、技术方面的保护,强化对高校及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能力,推动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创新方面不断发展进步。
    
我国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首先,管理模式较为陈旧,多带有封闭性质,与外界沟通相对较少,存在脱离社会实际、缺乏实践意义等方面的问题;其次,监管缺失,绝大多数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模式,导致部分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出现内部组织松散、人员工作懈怠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注重内部改革,通过制度上的完善与优化,带动管理上的升级,最终推动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模式的创新。一方面,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需要引入全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改变封闭式的运作状态,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将技术研究与社会生产联系到一起,在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尝试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对高校自身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加以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长效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需要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安排专门部门负责监督工作,改善当前工作现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同时,政府也应肩负起监督管理的责任,对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给予外部监督,通过内外监督并行的方式,降低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人员管理,提高运作质量。

    人才要素是搞好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关键。我国部分产业技术研究院虽然对优秀人才较为重视,但是缺乏人才观念,在人才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反观国外在该方面则显示出了较强的创新性。首先,国外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人才机制较为灵活,数量、年龄等方面的限制较小,对于优秀人才可以适当降低条件上的限制,国外部分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多呈现出人才多样化、年轻化的特点;其次,国外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壁垒较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人员之间的合作频率较高,可以实现对人才的合理化应用,提高团队的协作性,对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管理升级的过程中,人才培养与人才管理应放到首要位置。第一,要善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建立人才吸收渠道,便于优秀人才进入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第二,要构建人才培养机制,由于有高校作为依托,很多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都忽视了人才培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人员的进一步提升,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应定期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关注国际产业技术发展变化,及时传递给内部工作人员,保证工作人员的与时俱进。

    此外,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当前我国很多产业技术研究院之所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发展速度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资金供给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由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很难满足实际发展需要,无法实现科研与市场的兼顾。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台湾地区引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政府仍作为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资金的重要来源,对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台湾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将目光投入社会,积极寻找社会力量进行合作,与企业、社会组织等构建合作关系,实现资金的引入,推动市场的开发。在多元化发展模式下,台湾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不仅为科研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物质上给予了充足的保障,同时在与企业、社会团体合作的过程中也实现了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市场的对接,推动了市场化业务的开发。

   高校产业科技研究院本身具有非盈利属性,在对社会力量进行发掘应用时存在较多困难,尤其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经济上的冲突、制度上的矛盾而阻碍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基于此,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时增加了合作模式的灵活性,构建了合同科研的概念,我国部分院校也引入了该种合作模式。合同科研主要针对企业进行服务,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围绕具体的科研项目与企业进行合作。在合同科研模式下,科研与生产形成高度统一,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有效衔接,并且在科研管理方面也体现了突出优势,能够增加合作的针对性,给出个性化的科研成果。
4.树立领导权威,搭建共享平台
   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不仅要肩负起科研工作的重任,同时还要强化自身责任,树立领导权威,引领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过程中要坚守两个原则:一是要具有战略眼光,制定发展策略,保障长效进步;二是要联系社会实际,关注实际需要,从务实的角度对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运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服务。首先,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应迎合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关注国际变化,把握科技发展,增加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实现对先进思想、先进技术的引领,在国内树立权威地位,不断将国外成熟的新模式引入我国并进行本土化改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产业的推动,对科技的革新,同时也能够缩减我国与国际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其次,要构建共享平台,为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提供沟通交流的途径,该平台可借助网络的力量集合优势研究资源,一方面便于知识的共享、技术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最大限度内调动更多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缩减成本支出。除此之外,通过该平台还可以与国外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联系,这对于把握国际发展趋势、优化运作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5.结  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被赋予了多层含义,其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强化科技研究、推动技术变革,还要立足实际、关注产业发展,通过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带动国内产业技术发展,对国内产业建设给予引导,为国家经济建设给予有力的支持。为实现上述目标,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合理实现管理升级;积极增加自主性,在接受政府扶持的同时积极开拓新路径、寻找新方法,实现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性上的拓展;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立足社会实际、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建设与经营的并行;要树立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权威地位,使其肩负起引导、推动的作用,通过对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模式的创新,实现对社会发展的整体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