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让地球“流浪”起来,他们用了这些轴承
来源:轴承之家 | 作者:zhejianggongye | 发布时间: 2019-05-24 | 104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科幻电影,终于「硬」了一回。《流浪地球》火了,一部被称为开启中国科幻元年的里程碑式电影,让大家看到了工业实力逐渐雄厚的中国也拥有了制造出世界顶级工业科幻电影的能力。

 

原著中,末日气息笼罩大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已变得极为淡薄。爱情、亲情都不再有意义。这种硬核设计在电影中被修改,亲情反而成为了支撑人类生存下去的最大动力。

 

然而,除了亲情、勇气……让地球流浪起来还需要这些重要的轴承。

《流浪地球》

 

早在正式上映前就开启了全国点映(春节档唯一敢提前点映的电影),各大媒体和影评人都给出了一致好评。

 

就连《纽约时报》都报道,《流浪地球》标志中国电影新时代到来。独立影评人雷蒙德·周评价,「这如同科幻片元年的开启。」

 

随着口碑的发酵,最终票房成绩将不可估量。预测票房甚至达到了 50.99 亿。

 

《流浪地球》的设定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内核持续老化,急速膨胀,最终产生一次叫作「氦闪」的剧烈爆炸。届时,所有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将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地球也会汽化至无影无踪。

 

人类唯一的出路,是向外太空星际移民。

 

为了实现移民计划,人类在最坚实的亚洲、美洲大陆版块上,建造了上万台「行星发动机」。每一座发动机高达11公里,将为地球提供150万亿吨的推力,驱动整个地球离开太阳系。从此,人类踏上了预计长达 2500年 的宇宙流浪之旅。

 

《流浪地球》的特效场面无比震撼,全片画了 3000 张概念设计图,8000 张分镜头画稿,精力制作了 10000 件道具,以满足拍摄的需求。

 

单拎行星发动机来说,底部由 7 个庞大的支架支撑,中间有 6 个巨大的排气孔用于散热,顶部分布的矢量喷口叶片,整齐喷射出巨大的蓝白色光柱,真的是无比壮观!

电影中用到的道具,既要有科技感,又要看起来有质感,但是在市面上又买不到合适的。那怎么办?只好自己做了。

 

整部电影用到的道具有一万多件,道具的制作首先通过三维建模,再用车床加工或是3D打印而成,也极大地提升了成本。

 

片中关键道具运载车也是真实制作。

 

央美交通工具设计系老师根据模型设计了车体,在剧组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车身框架仍然采用「除了贵没缺点」的飞机动车所用的航空铝合金,车身则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既能控制重量,又能在颠簸时保持稳定。

 

车体之下,是镜头里不会出现的六轴电动平台,由国内连凯带领的希娜魔夫团队设计并定制编程接口软硬件,其中液压轴承德国进口,电缸国内加工,最后在青岛进行组装调试。

当我们想去做一个东西的时候,中国制造能力非常强,但大量人才集中在工业级消费品上,没有人去做电影。想找到能做那个级别的道具的人几乎没有。

 

《流浪地球》所有道具都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而是采用冲压、3D切割,做出各种金属的形态。必须拆解成一个个零件,拼装后才能构成场景。
 

影片中硬核场景的组装过程也很难,同时使用专业的平台,底下有6个轴承,把场景搭建在上面,道具组可以控制。

 

比如车辆的场景在上面,能来回振动,演员在里面就变成真实的振动,反应会很真实。还得保证它轻、坚固且耐晃,还得保证演员和摄影师、设备的安全。为了做到,所有系统都要重新研发。

 

片中的主要“戏服”——航天服也同样用到了轴承。宇航员必须能够在戴宇航服手套的同时使用和拾取物品。

EVA手套用于保护宇航员免受太空环境的伤害,因此太空行走者可以尽可能轻松地移动他们的手指。手指是身体最冷空间的一部分。这些手套在指尖有加热器。轴承部件将手套连接到套管,轴承的运用使得手腕得以转动。

 

《流浪地球》中写道:“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地球,正是因为有了希望,这趟旅程才被叫作流浪,而不是逃亡。

 

无论是高达十一公里的推进式发动机,还是机动性绝佳的运载车、防护力量强大的外骨骼装甲以及众多的宇宙空间站,毫无疑问都缺少不了被称为“机器关节”的轴承。

试想一下,如果现实世界真的像影片中发展的那样,人类不得不离开赖以生存的太阳系,轴承肯定会在保全全人类的行动中占据着重要作用。